校友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校友工作  >  正文

三尺讲台映红烛—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校友白学军教授侧记

发布时间:2023/09/12      阅读数:

    那是一个冬日,透过蒙上雾水的玻璃窗,可以依稀看到一间不时传来掌声和笑声的教室讲台上,有一团挺拔的身影。铃声响起,课程结束,学生涌上讲台,他在一片簇拥中耐心回答课后提问,引经据典,贯通中西。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走廊中。待同学们离开后,他穿上大衣走出教学楼,一头扎进凛冽的朔风中,又飞速踏入了会议室。干燥的气候和连日来的课程在他发干又蜕皮的嘴唇上留下痕迹,在主持召开了一场数小时的学科建设会后,他仍然没有迎来休息时间。一位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瓶颈,焦急地找到他。他认真听完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探寻解决方法,当思路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时,预备赶火车出差的他早已来不及吃午饭,饥肠辘辘奔向了车站。身后的学生望向他匆忙的背影,受到莫大的鼓舞。后来,这位学生发奋努力,成长为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而这位在他心里埋下种子的老师,就是白学军教授。 

   一、传道授业,力作“大先生”

“作为一名教师,有机会为国家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是人生最为光荣与幸福的事。”接受采访时,白学军欣慰地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他把教书育人当作最大的乐趣、最幸福的事;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使命。从教28年来,他有许多令师友学生津津乐道的教学故事,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白学军孜孜矻矻潜心育人,坚守在教学一线,一步步成为“大先生”。

清晨六时许,周围一片静谧,白学军已经坐在了办公室电脑前,利用一天中这段为数不多的独处时间,浏览学科前沿文献,批改学生论文。备课时,他始终以人为本,将学科研究热点融入课堂,理论结合生活;课堂上,他循循善诱,在严谨深奥的学科知识中夹杂时髦的网络用语,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课后,他鼓励学生每周提交一篇手写文献阅读报告,在读写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他采用“模仿-改造-创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研究生教学中见到成效后,又推广至本科生。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竟能写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轻松幽默的氛围,干货满满的课堂,让白学军的课程成为同学们抢课时的“香饽饽”,常有学生一连抢三个学期,才能如愿以偿。

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和沈德立教授,白学军问道之余,还从这两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导师身上,学到了应当如何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授者,也应是治学做人的榜样。学生们眼中的白老师,好像有三头六臂。工作日内,他似乎有上不完的课、开不完的会,收到的回复邮件,常常是他凌晨时分发来的。周末去办公室找白老师,准能看到他的身影,研究生组会放在周末开、课题组讨论也在休息日进行。尽管如此,白学军仍有很多显著的科研成果。他将研究目光聚焦在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汉语阅读词切分”,围绕“学习者在汉语阅读中如何进行词切分促进高效阅读”这一问题展开系列研究,首创汉语词切分范式,证实词切分是汉语阅读必要过程,两项成果被引入美国出版的经典教材Cognitive Psychology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提升中国心理学国际影响力的坚实一步。2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译著近20部,发明专利20项,先后入选不同类别的国家人才。样样通,样样精,学生们受到白老师的激励,也让自己忙碌起来,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白学军的指导下,他们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银奖、天津市优秀博硕士论文。

每天闭楼时间后,楼管师傅总能看到白学军办公室依旧亮灯的窗口。大部分时候,师傅会默契地为他多留出半小时。有时,师傅会忍不住上楼对疲惫的白学军关心一句:“白老师,该回家了。”身兼多个行政和学术职务,忙碌是白学军的日常。教学科研“样样开花”的背后,是他利用一切节假日潜心科研的工作常态。

教育强国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让高质量的教育从蓝图走入现实,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身体力行。在白学军的教学实践中,“时代特色”很重要。他的教育理念里,始终贯穿着“两个三”。首先是培养“三好学生”:好人—人好(崇德向善)、好心—心好(心理健康)和好学—学好(主动学习)。其次,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科体系,突出中国优秀文化的“三步走”。第一,重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各环节,将《基础心理学》课程建成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第二,注重创新教材建设理念,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验心理学》,突出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增强教材育人功能;第三,投身国家精品课程和教研室建设,主持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在线上共享课日益增多的网络时代,这批精品课让遍及全国的十万学子享受到了优秀的课程资源,教育的力量顺着网线翻越万水千山,传递到祖国各地。“三步走”的每一步都获得了荣誉,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白学军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工作中所做的贡献,这是踏踏实实迈出的每一步。

学知识、搞科研、做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白学军都是学生的榜样。作为天津市教学名师,他培养的百余名硕士博士,大多已成为各省市自治区心理学科带头人。传道授业的薪火传递给青年教师,彰显的正是“教书育人,桃李灼灼满天下”的“大先生”魅力。

   二、引领发展,学科服务社会

白学军成长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农村,黄土地孕育出的子子孙孙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双手缔造出了如今的绿水青山,也铸就了淳朴坚毅的精神。塞上江南与无垠沙漠组成的家乡,孕育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观;也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气息。与此同时,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也将一条异常艰苦的求学路摆在孩子们面前。屋外的风卷起漫天黄沙,屋内的少年白学军聆听者父母的谆谆教诲:“只有比别人下更大功夫,才能有所收获。”

这是这样一句质朴却催人奋进的话语,一直激励着白学军走出家乡,潜心问道奋发求学。他走出了农村,迈进了高等学府。在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度过的四年本科时光中,白学军将“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大胆创新、刻苦钻研,比别人多下些苦功夫,步履不停地追逐学术梦,最终成为山洼洼老家里为数不多戴上博士帽的“娃娃儿”。学有所成时,他站上三尺讲台反哺社会,书写着自己的教学画卷,用实际行动诠释母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师魅力,发挥专长推动国家教育学事业发展,开创领域先河,让学科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严谨”这个词,是白学军身上的一道“标签”。白学军严格的自我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常常感染到身边的同事。在参评天津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时,白学军带领团队反复修改几百页的材料,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确认无误,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修改到答辩当天的零点才肯定稿。最终,中心顺利成为天津师范大学首个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学科同仁们的齐心建设,2022年,天津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心理学科、服务社会、中国特色,这三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在白学军的学科建设工作中。搞科研不能只呆在书斋里,要扎根大地,服务人民,发挥好其社会价值。白学军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教师的整体的素养应该得到提升。对高校教师来说,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并重的。2013年起,白学军利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眼动研究领域的优势,每年举办“全国眼动追踪技术应用高级研讨班”,分享先进技术,探讨前沿问题。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形式,有效促进了共同发展,引起国内高校强烈反响。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白学军还率先在国内举办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让扎根祖国各地的老师都能接受高质量培训,让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广大学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白学常常思考:学科建设如何能具有中国特色,学科发展如何能与新时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契合。这是一个理想,也是一种使命。他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率先召集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共同研讨心理学如何服务于国家需求,先后主办三届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高层论坛,承办两届全国心理学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他主张“心理学研究要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他便组织设计“天津市民心理健康素质监测系统开发”方案,在政府支持下一步步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他便在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期间,带头建立起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开创全国心理服务机构发展模式研讨会,使各个地方机构能在互助交流中合作进步。

在全国联动、合作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白学军深知服务人民需要“接地气”,所以他建设科普基地,带领青年教师和本硕博学生面向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老师栽种下服务社会的“种子”,学生们也开始学习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于服务人民,细心呵护这颗“种子”发芽。白学军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他带领学生们组建的“风雨同心”学雷锋服务队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心理健康与行为调控”团队获得天津市“工人先锋号”……服务社会的纽带从老师这里伸出,牵起了学生,维系起了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

   三、投身抗疫,彰显家国情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肆虐,正在宁夏探望母亲的白学军得知消息后,便立即起身赶回千里之外的天津。他深知心理战“疫”是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战线,高校防疫更是工作重点。登机前,他利用一切时间远程指导心理防疫工作,刚一落地就建立好了“特殊战队”。这个具有30余位专业教师的团队尽管刚刚组建,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在网媒、纸媒、电视等多个渠道发声,普及心理防疫相关知识,为民众牢牢筑起一道心理防护网。

那段时间,一本《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手册》的电子公益读本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读本的主编,正是白学军。应天津教育出版社、市委网信办的委托,白学军义不容辞地挑上了编写公益读本的担子。他带领团队连续五天夜以继日地工作,从策划、定稿到上线首发,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时间紧迫,内容却精美。通过阅读公益读本,更多民众明白:疫情当下,最突出的负面情绪就是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源于首次面对“新冠病毒”的未知恐惧。消解这种焦虑,就要对新冠病毒做到“知己知彼”,知道它的传播方式、临床症状、防范方式,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科学宅家。公益读本与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游旭群教授主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共同成为防疫时期的心理“宝典”,音频版读本陆续上线,方便了更多民众学习。作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主任,白学军组织发动全国千家心理服务机构开展“送安心”活动,上万名心理学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开展民众心理疏导工作,线上线下联动进行。

疫情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打扰着原本平静的生活,白学军的防疫工作也一直没有松懈下来,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孩子们身上。他走进天津电视台的直播间,与张伯礼院士一起录制“第一课,院士来上课”特别节目,为天津市120多万中小学生做科普宣传,教孩子们如何面对疫情期间的情绪问题。他还利用高校教学经验,开展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系列网络培训,直播讲授《疫情心理应激的管理与自助》,超过150万的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说明了高校学生的极大心理需求,也彰显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又一年凛冬如约而至,寒假却并未让校园重归寂静,严峻的疫情使一批同学滞留在了学校。2022年春节前夕,白雪军每天都陪着留校学生们一起踢毽子,让运动的活力赶走学生内心的焦虑。他告诉同学们:“如果一个人只吃两种东西就能快乐和幸福。那就是吃苦和吃亏。前者可以让人刻苦精进而成事,后者可以让人善于合作而成功。”白学军认为,吃苦有四层含义:第一,坚持且有韧性第二,守住清贫;第三,下得了苦功夫,能够流汗;第四,以苦为乐,苦中做乐!吃亏有四层次含义:第一,多奉献,少计较;第二,多主动和积极帮助他人,少被动和消极等待;第三,多公心,少私心;第四,多交流与合作,少封闭。吃苦和吃亏的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显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同学望向连日来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白老师,慢慢悟出了些吃苦和吃亏的道理。回过神来,毽子正从白老师那里飞来,像是承载着希望,轻轻落在自己身边,学生轻轻一跃,抬起脚尖,又把这毽子踢去了另一边。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聊思乡、聊学术、聊做人,这,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另一种“年味”。

在传道授业之间,白学军执着笃学的风范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许多逐梦人的心田。在搭建学科平台时,他殚精竭虑,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青年教师经验与力量,让学科发展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投身防疫时,他挑起责任日夜奋战,是心理战线的榜样“大白”。从教28年,他荣获大大小小近百个荣誉称号,这些称号彰显着一位教育家深邃的学术智慧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他立足三尺讲台,又超越三尺讲台,润物无声,风化于成。

20217月,白学军当选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第八届杰出校友,颁奖词说:力作大先生,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桃李灼灼满天下。研究真问题,潜心问道,引领创新,眼动探究开先河。致力学术事业,搭建交流平台,推进心理学科繁荣发展。彰显家国情怀,助力疫情防控,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撰稿:王思涵、段晓辉;统稿:吴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