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葡的京官网青年教师陈煦海副教授研究组和西南大学袁加锦副教授等研究者合作开展的跨通道情绪变化加工机制的论文被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国际主流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接受,该刊5年影响因子7.33,位列所有心理学期刊第七位。
情绪变化的快速觉察与整合在人类生存与适应中有重要意义。不能及时、准确地觉察社会成员的情绪变化,可能严重干扰个体的社会生活与人际和谐。已有研究发现双通道情绪信息一致时促进静态情绪加工。然而,情绪变化相较静态情绪具有更重要的生存适应价值。人类能否迅速识别跨通道情绪变化,跨通道情绪信息是否也促进情绪变化加工,甚至存在以超加性(1+1>2)为代表的整合效应,均不得而知。为此,本研究比较了被试检测视觉情绪变化,听觉情绪变化以及视听双通道情绪同步变化的行为与电生理指标,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研究首先重复出了情绪变化觉察经典电生理效应,并发现相对单通道变化,个体识别双通道情绪变化觉察的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同时诱发更大P3波幅与theta频谱能量(ERS),表现出双通道信息促进效应。更重要的是,双通道变化在准确率、P3波幅与theta频谱能量的促进效应值不但大于任一单通道的促进效应值,还大于两个单通道促进效应值之和(超加效应),而且电生理促进效应值与准确率的促进值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双通道情绪变化促进人类情绪变化的检测并可能整合成一个情绪客体,而该过程很可能是通过P3皮层电活动与右侧前额区神经元的theta振荡节律而实现的。
本研究从行为和电生理层面揭示了人类对情绪变化觉察的整合机制,这可为述情障碍等临床症状检测、社会交流的情绪识别等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300835 and 3137104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XJC190003)、中央高校项目(14SZYB07)的联合资助。
Reference:
Chen X., Pan Z., Wang P., Yang X., Liu P., You X.,& Yuan J.*, (2015), The integration of facial and vocal cues during emotional change perception: EEG markers,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n press)